如何实现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近年来,福州市持续开展供水水质提升工作,安全供水已基本实现,在现有条件下采用更严格的水质标准达到用户端可直饮,成为了福州百姓关注的实事之一。此次通过的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提升城乡饮用水水质、逐步推进高品质饮用水建设的决定,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从解决福州市目前存在的城乡供水差异化、水源地保护不规范、二次供改难度大等问题入手,推进高品质饮用水建设。

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它关系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日益突出,加之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日渐形成,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挑战。

一、从单纯注重房屋建筑质量安全的监管,转移到既注重房屋建筑又注重建设领域其他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拓展监管的广度当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一些地方只注重对房屋建筑质量安全的监管,忽视了市政工程、开发区工程以及园林建设、城市道路、旧房拆除等其他方面的监管;只注重履行了建设手续的项目监管,忽视了因为各种原因未办理手续的项目监管。

试析“无监理模式”下的新型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发展工保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其风险存在于多个建设环节和多个建设活动主体之中,涉及专业的工程管理技术和复杂的“权、责、利”关系。这在客观上要求承担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任务的主体角色,既需要具有专业的工程管理技术能力又能够保持管理角色的第三方独立属性,避免“权、责、利”关系失衡影响质量安全管理结果,最大限度上保证质量安全管理职能有效发挥。
1、国际工程质量安全,外部监管模式与第三方独立角色属性发达国家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发展时间较早,积累了成熟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经验,如美国实行“政府监管 工程担保 信用管理”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1一方面通过严格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技术标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把关;2另一方面广泛应用的工程担保机制引入保险公司、第三方质量风险管理机构参与建设工程全流程的质量安全监管。
除非注明,文章均由 鹏展网络传媒 整理发布,欢迎转载。